一、选择题(共36题。1-24题,每题1分;25-36题,每题2分,共计48分)
1.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2.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 。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 )
A.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 B.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
C.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 D.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