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3.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
①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③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4.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④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