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9 利用“假说—演绎法”解决生物变异实验探究题
“假说—演绎法”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某种假说,然后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孟德尔发现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就是“假说—演绎法”的充分体现。高考复习中,通过挖掘“假说—演绎法”内涵,运用它解答遗传设计题时分解为3步:提出假设,正向演绎推理(结论→结果),逆向答题(结果→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在普通的棉花中导入能控制合成毒素蛋白的B、D基因。已知棉花短纤维由基因A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D的短纤维抗虫棉植株(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考虑致死现象)自交子代出现短纤维抗虫∶短纤维不抗虫∶长纤维抗虫=2∶1∶1,则导入的B、D基因位于( )
A.均在1号染色体上
B.均在2号染色体上
C.均在3号染色体上
D.B在2号染色体上,D在1号染色体上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