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chǔan)。王安石变法之时,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yòu)子翻身了。可他依然顾我,又不赞同全盘否定王安石。后来,司马光派 甲 (失势/失利),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被一贬再贬,直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xuē)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 乙 (保证/保障)的。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tì)傥有遗篇,“门大要容千骑入,□□□□□□□”的楹联就说明了他在黄州生活的状态。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靡,但主旋律乐观向上, 丙 (倾注/灌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入乡随俗”地 丁 (享用/享受)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