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子认为井田制破坏以后,便会出现“老弱转于沟壑,壮者敗而之四方”的情形。因此他认为必须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就无恒心,认为恢复井田制就能保证农民的恒产和恒心。这体现了孟子
A.回归森严礼乐等级的政治理想 B.调整土地政策维护秩序的主张
C.维护私有土地制度的个人诉求 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迫切愿望
2.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存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