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
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 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中央集权的削弱
2. 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使得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此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能影响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