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合理的解释是“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因为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王族,而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姜子牙是功臣。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
2.“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晋 B.齐 C.宋 D.燕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材料文字“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的现代文意思是“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燕是王族封地,齐是功臣封地,宋国是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地。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
A.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根据材料文字“周天子被赶出国都”、“ 国君被杀”、“ 卿大夫据封地叛国”可知,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