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上述答复体现了( )
A.中国汉字词性的多变性 B.儒家学派克己复礼思想
C.答者对贤明政治的推崇 D.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形势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答案:C
试题解析:该段话的意思是:“损害仁义的人叫做‘贼’。损害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全有的人称作独夫。(我)只听说诛杀了一个独夫商纣,没有听说臣子杀死了国君。材料重在强调统治者要行仁、义,C符合。A明显错误。B错误,从诛杀独夫可知,该答复并没有强调克己复礼。D也无法从题中体现。
2.《史记》和《汉书》等史籍都记载,秦始皇陵在秦末曾遭火焚,除地面建筑被毁于一旦外.兵马俑也损毁严重。对于史籍记载的真实性专家争论不休。对兵马俑坑的发掘发现一、二号俑坑都有黑色木炭遗迹,经推证是遭火焚烧后造成的。这说明( )
A.文献记载大都接近事实
B.考古发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
C.考古发掘须有文献作依托
D.考古发拥掘是史学研究的前奏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B
试题解析:材料重点在后部分。A明显不符合材料内容,材料中的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不尽相同。C错误,因为文献记载不一定正确。D夸大了考古发掘的作用。而B符合题意。
3.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的多。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了疯。”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 )
A.主权在民的民主 B.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
C.城邦式的直接民主 D.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