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一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
C.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D.封建父权家长制的特权思想
25.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 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2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