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传》载昭公十一年“叔向曰:陈人听命,而遂县之”,哀公二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史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郡县制已在全国范围推广 B.郡的规模地位高于县
C.郡县设置与兼并战争有关 D.分封制遭到彻底破坏
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3.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