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2. 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己经步入近代时期。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A.商业革命的出现 B.市井文学的繁荣
C.人身束缚的松动 D.中央集权的加强
3.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全国粮食多采购于此。明清时期,粮食多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 B.区域经济多样性日益突出
C.长途贩运贸易艰难起步 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