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
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
3、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163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101项。唐后期兴修的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就有76项,其中江南道占49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 )
A.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B.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
C.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