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封建地主阶级 B.战国的“平民” C.奴隶主贵族 D.西周的“国人”
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
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3.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