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公民是个普世的概念
⑴一个人,为什么要做公民?因为他或她,不能当臣民,也不能做“顺民”。
⑵在中国,“公民”意识的缺位,来自沿袭千百年的臣民、顺民、子民观念。辛亥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从“子民”到“国民”的进步;然后又从“国民”改入“人民”的行列,一圈圈转磨,却滋生出更多的顺民、愚民甚至于“文革”暴民。虽然“公民”一词自建国始已进入国家宪法,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这一步看似近在咫尺,历经近一个世纪仍然步履艰难。
⑶翻开“五四”的页面,一批文化精英钱玄同、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等凭借独立思考之理性精神,勇于探索社会出路之责任意识,积极投入到挽救国家危亡的行动中。当时无论是工商界的罢市罢工,还是各个阶层的抵制日货行动,甚至是底层劳动者抗击自身卑微地位的斗争,整个社会都在试图寻求“独立人格”与“个性解放”。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以青年知识精英为首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责任等意识,实际已悄然在社会肌理中生根发芽,“公民社会”的雏形开始具备。从这个层面来说,当今社会倡导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实质正脱胎于“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