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 )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
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解析】 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项。
【答案】 D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内容,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爱人”,要体贴他人,即“仁者爱人”。
【答案】 C
3.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的是孔子( )
A.整理编撰“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孔子总结整理其以前两千五百年的中国历史文化,故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4.《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孔子多次提到“仁”,如“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那么,“仁”的思想 ( )
A.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就是“和而不同”
C.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D.认为“过犹不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因此,A正确。中庸思想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的方法就是“和而不同”。因此,B、D与中庸思想有关,与“仁”的思想无直接关系。C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可以排除。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