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政”“刑”“免而无耻”“德”“礼”“有耻且格”等信息,可知材料主张“德”“礼”。故选A。
【答案】 A
2.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 )
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B.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D.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仁者,爱人”,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 A
3.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故选B。A中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错误,排除。C与题干无关,排除。D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