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解析】 材料以古代帝王封禅意图为考查点,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古代帝王多次举行封禅大典,根本意图在于借封禅神化君权,维护统治。
【答案】 C
2.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无权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正确。
【答案】 C
3.“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三公九卿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以后历朝历代虽有修改但始终没有突破其基本框架。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