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 )
A. 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B. 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
C. 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D. 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2. “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常作礼器,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左传·昭公三年》载:“四升为豆。”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豆”属象形文字,汉字中从“豆”的字往往与食器或豆类有关
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中国古代礼器的使用受到礼乐制度的规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B.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