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材料的意思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A项符合题意。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职发生了变化,平行的三卿变成了单个的主导官员,称为“执政”,齐国为相,晋国为元帅,楚国为令尹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政治的彻底解体 B.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化
C.士阶层崛起和权力下移 D.世卿世禄官制的颠覆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平行的三卿变成了单个的主导官员”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彻底解体”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说法太过绝对。
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所有犯罪行为 B.亲亲得相首匿的目的在于尊崇伦理
C.被告人亲属如果出庭作证将受处罚 D.这一原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亲亲得相首匿”的意思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故C项表述有误;根据材料“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可知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是所有犯罪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其目的在于尊崇伦理亲情,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稳定和发展,故本题D项表述错误,正确选项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