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即周公兄管叔,蔡叔、霍叔治理。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为了杜绝三监叛乱的政治隐患,周公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完善礼乐制度
C.制定世官制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知识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周设置三监摄政,导致局势动荡,材料未涉及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西周初年并未实行完善的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世官制指的世卿世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避免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出现问题,实行宗法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5.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实行九品中正制度,强调门阀士族,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体现了重视家族血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门阀政治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在西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A
26.科举取士考试内容经历了隋唐以诗赋为主,宋代以论、策和大义为主,明朝则以八股取士。通过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深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需要
C.科举考试更加科学合理 D.人才选拔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经世致用思想体现的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从隋唐到明朝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是科举制内容变化的根本目的,不是直接体现,故B项错误;从考查诗赋到八股取士,进一步僵化了人们的思想,因此科举考试并不是考试更加科学合理,故C项错误;根据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时期选拔人才依据的标准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