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圣祖在他的“圣谕十六条”里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他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清圣祖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C.清朝缓和民族矛盾,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2.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3.“自唐后,中国分裂时间越来越短,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B.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C.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