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2.“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C.统帅百官以及起草诏令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3.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但清代学者储大文认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对上述两种观点,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评价标准方法不同则结论不同
C.两种观点都具有主观性,无参考价值 D.均为第二手史料须考古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