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朱熹曰:“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推知朱熹认为治学应该
A.使学生追求科举功名 B.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
C.为现实统治服务 D.使学生造作文辞
【知识点】宋明理学
【试题解析】朱熹的主张是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与追求科举功名无关,故A项错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与朱熹的主张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为现实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使造作文辞与材料“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的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
【答案】B
25.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
A.元代地方势力强大 B.民族文化影响制度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中央强化地方管理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答案】D
26.明代胡应麟在分析小说盛行的原因时指出:“古今著述,小说家特盛……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小说成为明代唯一受欢迎的书籍 B.明代商品经济发达,市井生活丰富
C.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 D.明代小说呈现世俗化特征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试题解析】“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小说受欢迎,但不能说成是唯一受欢迎的书籍,故A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仅仅小说繁荣与市井生活丰富不相符,故B项错误;明朝小说繁荣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壮大,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文化追求,认为小说繁荣是明代社会精神追求日益下降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小说是市民阶层的产物,也说明小说具有世俗化特征,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