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
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
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试题解析】由于史料证据匮乏和多元史观的出现,史学界对井田制的解读众说纷纭,故A项正确;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西周井田制下的土地禁止买卖,故D项错误。
【答案】A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是( )
A.秦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 B.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秦帝国的结构十分完美 D.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
【知识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试题解析】题干材料中,分号之前的部分侧重“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即郡县制这种国家结构取代分封制,分号之后的部分强调“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即强调这种国家结构持续时间长。秦王朝存在不足二十年,故A项错误;肯定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没有体现出材料后半部分的意思,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作者承认,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并不完美,故C项错误;秦帝国的结构维持了持久的统治,表述完整准确,故D项正确。
【答案】D
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知识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从题干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