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氏春秋·审分》说:“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道:“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材料中所记载的状况推进了( )
A.井田制的普遍实施 B.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C.许多农民弃农经商 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知识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试题解析】该题以“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瓦解”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由题中材料出处及其内容可知,在春秋时期出现了在井田中劳作就消极怠工(“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在私田中劳作积极(“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私田日益增多,井田走向瓦解的趋势,即“公田”日益化为“私田”,致使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故A项与题意不符;B项正确;C、D两项题中材料没有涉及,且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故C、D两项错误。所以该题答案为B。
【答案】B
2.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髙度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知识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试题解析】该题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由题中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即常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姓”指皇帝,以此来映射“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正确;B、C、D三项题中材料均未涉及。所以该题答案为A。
【答案】A
3.林则徐在谪戍新疆伊犁的途中,致信友人说:“彼(英国)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不此之务,既远调百万貔貅,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进行了“师夷长技”的思考 B.因为免官导致意志消沉
C.难以战胜船坚炮利的英国 D.看不到富国强兵的出路
【知识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试题解析】该题以“林则徐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理解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林则徐在致朋友的信中提及:“英国的大炮比我方大炮的射程要远很多,这是武器装备不如人家……如果不改变这一状况,既远调百万貔貅(pí xiū,古时候对军队的称呼),岳飞、韩世忠在世也只能束手无策……”,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与题意及史实不符,错误;所以该题答案为A。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