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解析:由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A
2.美国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但允许部分发展资本主义,以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
答案:B
3.苏联解体后,一些俄罗斯学者总结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得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是不值得的”的结论。下列属于苏联时期实行的“以人为代价”的政策或原则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物质利益原则
解析:题干限定的时期是“苏联时期”,即从1922年12月至1991年12月,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重视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发展经济,并不是“以人为代价”,B项错误;而“物质利益原则”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与个人的物质利益,D项错误;C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它在实行过程中过粗过快,没有保护农民利益,符合题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