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一五”计划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解析: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B项正确。“一五”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与题干信息不符;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
答案:B
2.“在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
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选B项。
答案:B
3.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 )
A.改革开放初期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
C.“文化大革命”十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
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合作社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这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经济比例,故B项正确。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