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同步练习: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89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4/18 17:22:01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有材料证明:1955年春,各地纷纷反映闹粮荒,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一五”计划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解析:1955年,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等缺点,导致“许多地方发生大批出卖耕畜、滥宰耕畜、杀羊、砍树等现象”,B项正确。“一五”计划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与题干信息不符;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均发生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1955年”不符。
答案:B
2.“在几亿人口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
解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选B项。
答案:B
3.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它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国民经济状况(  )
A.改革开放初期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
C.“文化大革命”十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
解析:题干图片显示合作社经济占据国家经济的主体,这说明是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的经济比例,故B项正确。
答案: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