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 )
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2、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谷,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