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哲学的智慧
A.源于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在于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C.在于指导人的认识活动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3.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①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③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④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表明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