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代中国人认为,只要其人是贤者,就能够代表多数。不贤而仅凭数量,是无足轻重的。
所以国家的选举权,并不付托于社会一般民众,而径由地方长官行使之。这是一种“重
质,不重量”的做法。下列制度与这一理念密切相关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25.司马迁说:“到周宣王时,周朝已经衰落了,掌管周朝的史官司马氏离开周地去晋国,因此
王朝的典籍、图册有的散落在卫国,有的散落在赵国,有的散落在秦国。所以孔子才说:
天子失官,典籍图册失散在四夷,学术学问在四夷开展起来。”这表明当时
A.学校教育与官府教化合二为一 B.主管教育的各级官吏各司其职
C.学校教育出现逐渐下移的现象 D.孔子实现了“学在民间”的理想
26.嘉靖《仪真县志》记载:“(仪真)地充货集,商旅并凑,故其民操赢算者股贾,握筹者狙驵
侩,土旷而殖货,罔事农业,故其腴田多归他邑巨室”。由此可知,当地
A.社会风气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经济萌发
C.社会等级观念淡化 D.商业城镇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