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注:“服”即“服侍天子也一)据此推断,西周时直辖“甸服”之地的是
A.周天子 B.诸侯王 C.卿大夫 D.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由此可知甸服为王畿周围五百里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受周天子直接控制,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25.我国古代有一本教孩子识字的书《急就篇》,列出了165个姓字,其中包括:程忠信、桓贤良、崔孝让、周千秋、邓万岁、师猛虎、冯汉强、焦灭胡、龙未央等。上述姓字折射出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三纲五常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汉代政治
26.北朝时,州郡察举士子,试见之日须着绛公服(品级较低的官服),象征他们已经具备入官的资格。唐朝时规定:“应试之士子,不得假以公服”,士子一般都着白色麻布袍衫,及第者故有“白衣公卿’’、“一品白衫”的称呼。这反映出唐代
A.纺织技术取得显著进步 B.“只重衣冠不重人丹的官场陋习依旧
C.士子仕前景更为黯淡 D.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在察举制下,人们一旦被举荐就已经具有了做官的资格,故试见是可穿品级较低的官府,但科举制下则不行,可见两个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故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