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该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的“众多地域国家”说明所谓的一统天下是由许多独立的个体组成的,肯定是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则又是分封制的产物,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5. 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描绘传统社会中以‘己’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亲属关系。其远近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亲疏,符合宗法制的特点。A项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符合材料中信息,故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6.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可知作者是指出法家思想的局限,故C项正确;A不对,秦朝贯彻了法家的思想;B不对,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是在文景之后的汉武帝时期;D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而且表述过于绝对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