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CD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项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2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减少犁耕依赖 B.经营更趋市场化
C.注重精耕细作 D.生产日趋专业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较大的投资是投资到工具、肥料等方面,而把大量的投资放在“工具、肥料等方面”反映的正是精耕细作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26.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可见其
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 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
C.关注商业流通 D.提出农商皆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大盐商因盐来的晚而没有人买,偏僻之地的百姓买不到盐,所以反映了盐这种商品流通不畅,故答案选择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错误项,并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