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宗法体现的是血缘,宗法与皇权结合,应该指封国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官为氏”“安官乐职”“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等信息,可知官员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体现了一种荣耀与感恩,故B项正确;“吏治”指官吏的作风和政绩,材料没有充分体现,故C项错误;“推动国家长治久安”,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汉代政治
25. 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A.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 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故A项错误;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信仰官方、民间地位迅速提升,故C项正确;使民间信仰“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汉至元的政治·宋代政治
26. 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 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加增饷征收对象“属吕宋船者”,意在限制对外贸易,与赋役货币化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加增饷,是针对民间的对外贸易,而不是官方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东洋吕宋”属东南亚国家,而非西方,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实施“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意在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