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3.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