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
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
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2.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
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
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3.“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
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