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根据材料“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可知该制度为人才选拔制度即科举制,故 A项错误;分封制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科举制将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上升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C
2.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这说明了( )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
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解析】材料虽然体现了孔子和孟子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此并非本题
主旨所在,而是要突出这种变化说明的问题,故A项错误;看似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但这并不是本题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由孔子到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发生变化,由赞赏其仁到抨击其不知礼仪,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3.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
全国所辖郡数
|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
西汉
|
103
|
74
|
29
|
西晋
|
162
|
86
|
76
|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29到西晋时期的86: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