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SO2 (NaOH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NO(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SO2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形成喷泉,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B正确;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C不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喷泉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气体溶于水的有关反应,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 )
A.浓H2SO4的吸水性和酸性 B.浓H2SO4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C.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浓H2SO4的吸水性和稀H2SO4的通性(酸性)
【答案】D
【解析】常温下铁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浓H2SO4吸水后变为稀H2SO4,而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酸性)。
3.“预防污染”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排放 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解析】“绿色化学”力求副产品的“零排放”采用的是“预防污染”的手段,杜绝污染源。
1.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SO2 (NaOH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NO(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SO2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形成喷泉,A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显碱性,B正确;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C不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且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喷泉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气体溶于水的有关反应,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了( )
A.浓H2SO4的吸水性和酸性 B.浓H2SO4的脱水性和吸水性
C.浓H2SO4的强氧化性和吸水性 D.浓H2SO4的吸水性和稀H2SO4的通性(酸性)
【答案】D
【解析】常温下铁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浓H2SO4吸水后变为稀H2SO4,而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酸性)。
3.“预防污染”要求我们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点
C.减少有毒物排放 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解析】“绿色化学”力求副产品的“零排放”采用的是“预防污染”的手段,杜绝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