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地理复习感悟

阅读:13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7/15 10:34:06
一、师生平等,促使教学相长
我一直认为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尽可能使课堂充满激情而民主,我允许学生可以随时举手站起来提出任何相关的问题,同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和为同学们解答问题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了,课堂上也敢想、敢问、敢于发表意见了,能感觉到他们的地理思维正在逐渐的形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地理语言的表述变得更加准确了,他们的思路逐渐延展、拓宽,在针对某一问题的集体讨论中,学生们争相发言,一颗颗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迸发出绚烂的光芒。我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从学生的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而且我和学生们都喜欢这样的课堂。
二、调用多种感官,提高复习效率
引导学生除动耳、动脑参与课堂外,结合动眼、动口、动手等,调动多种感官,这样能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如:在一轮复习讲解锋面的形成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们在课堂上阅读相关的教材内容,然后教师使用简易的教具演示冷、暖锋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之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冷、暖锋的锋面图示,并标出气团性质和移动方向,最后对照教材检查。通过这种形式,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而且不容易忘记。
再如:借助多媒体图、文、声、像都具备,使用便捷、直观且信息呈现量大的特点,可使学生们迅速的融入学习情境,丰富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极大的提高课堂利用率。
三、关注生活,树立地理视角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因此高考常以社会热点问题或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突出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要想使学生关注生活,教师先要关注生活,通过每天读报刊新闻不断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学生会逐渐培养起对地理知识的敏感性,逐渐学会用地理的视角审视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我每天看大连日报,然后把和地理相关的内容划出来,课上结合地理知识,把诸如“我国能观测到的日食是怎样形成的”、“大连港为什么是北方的不冻港”、“我国西南今年为什么会发生大旱”等问题拿到全班讨论、分析、讲解,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我欣喜的发现学生们开始关注身边的地理了,因为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你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处在我国南北地震带上吗?”“老师,昨天我看新闻,感觉今年高考能考哥本哈根会议节能减排相关问题”等,这使我感觉到地理课已经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这样的地理课使得地理涌现出它巨大的活力和魅力,这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四、提高人文素养,体现学科价值
教师在教授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深切体会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成学生形成学好地理的动机。
五、习题讲解有重点,重过程
习题讲解有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在习题课之前批改学生习题,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把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拿到课堂上细致的讲解。教师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留给学生的所有习题讲完,但一定要把存在问题的习题讲透。习题讲解时要注重向学生呈现解题思路和过程,我认为最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读题干审题,找到并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明确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挖掘题中的隐藏信息,如题中有“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字样,则说明地球此时位于绕日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达到远日点的时间是7月初,“7月初”就是隐藏信息,要写到题干附近。若遇到该题有图,有时根据情况还需要进行图文之间的转换,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字信息和图上信息。
2、明确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3、调动已学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应用。
4、将思路整理好,精选答题要点,将思维过程用规范合理的文字表达出来。
5、给学生点时间寻找自己做错的原因:是过失性失分,还是知识性失分,具体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后引起重视,加以弥补,力求今后做得更好。
6、对相关习题进行拓展迁移,举一反三,使学生用树木看森林,达到会做一类题的目的。
     来源:  编辑:moon7091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