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2010年山东省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

阅读:76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27 9:12:27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物理部分仍沿用了2009年高考物理命题的“7123模式,即7个多项选择题,1个实验题,2个计算题,3个选做题(选2个模块作答)。试题难度与往年相比相当。
  试题恰当的体现了“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注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具有突出主干、情景求新、新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不避陈题、推陈出新的特点,具有“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体现课改”的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命题的基础性
  试题所涉及知识内容覆盖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各部分主干知识。突出考查了必考力学、电磁学部分,总分为82.8%,再加上选修3-4中振动和波部分,则力电部分占总分的84.3%
  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此类问题在今年试卷中占71分,为总分的79.8%,这充分体现了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且今年更加注重的是“力和运动的观点”,整卷占59分,体现了命题更加注重基础性。
  2.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成为新课标区物理计算题命题的主要题型
  伴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2010年高考命题突出了新课程理念的领航作用,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考查。在注重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通过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相联系,巧设问题情景,回归经典模型,降低试题难度。前三年都是设置单一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情景,而今年出现了多个物体的多过程问题,在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实验等五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力度。
  如第24题,以经典滑块、小车模型为背景设置了滑块与小车相遇的两体多过程问题,主要分清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内,滑块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再做平抛运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或利用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便可得出答案。
  如第25题,以教材中的质谱仪为背景进行改造和创新,考查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运动。有些考生看到题目的阅读量大、过程复杂、设问较多、字母较多时,望而生畏、望题兴叹,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题虽过程复杂,但只要掌握带电粒子在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匀强电场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模型即可正确解出前3问。而最后一问是一个图象问题,根据第(3)问求出的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得出并注意电场强度的方向性和电场中运动时间的递减性,便可大致画出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本题考查了递推方法和数学归纳法,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论证和文字运算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科技、社会、环境为背景,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
  在考试大纲中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在此套高考试题中,呈现了大量的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社会、环境的试题。
  如第18题以航天科技中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为背景,结合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考查了飞船在变轨、过程中的势能、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问题。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下列等式,,由此可分别求得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区分一般卫星和同步卫星,弄清卫星的发射、变轨、运行、返回等过程的原理。
  此类问题还有,如第36题以生活中的太阳能空气热水器为背景,考查查理定律、玻意耳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如第37题第2问生活中的玻璃棒为背景,考查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考查光的折射率、全反射等光学的主干知识和重要方法。
  4.图象问题仍是命题的重点,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今年试题加大了图象、图形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从而增加了试题的相对难度,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该份物理试卷共有24幅图,且有14副图象并且有2个作图象的题,高考物理命题常常利用图示或图象反映物理信息和物理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识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如第16题用图示呈现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弄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摩擦力、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再利用图象表示这些物理量的变化,从而做出选择。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速度图象的特点和所表示的物理过程的规律。
  如第23第(2)小题考查了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如第25题的第(4)问考查了利用作图象表示物理过程的能力,第37题的第(1)问作简谐振动的图象等都考查了数理结合能力。
  5.实验改变了以电学实验为主、力学为副的模式,形成了力学和电学实验均衡模式,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2009年命题以电学实验为主,由前两年的一道单一的电学实验组合式命题变化为两道小型组合式命题,而今年仍稳定该模式,但呈现了力学和电学实验均衡模式,23第(1)小题利用学生学习中的学习用具和生活中的生活用品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此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情景新颖、新而不难、新而不偏、活而不怪的特点,考查了“实验原理和方法,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比较实验方法的优劣;23第(2)小题以联系使用多用电表为背景,考查了判断电路故障和基本仪器的使用,考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选考部分难度降低,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新课标区高考命题的重心前移,突出考查力学和电学中的主干知识和重要物理思想和方法。对选考部分的要求降低,由于选考部分的命题仅限于模块内综合,所以在试卷中选考部分命题难度再逐渐降低,每一模块的命题方式、难度系数基本相当,一般将考试大纲中的“Ⅱ级要求”考点作为命题的重点,以体现选考的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选择性。
  7.试题不避陈题、推陈出新;纵向分析高考题看延续和变化
  如第16题与2007年的第16题,情景相似,命题的方式完全一样,如第19题与2007年的第18题,情景相似,命题的方式一样但考查的知识点略有不同,如20题与2007年的第19题,情景相似图示对称,命题的方式和知识点完全一样,再如今年的7个选择题的命题特点与2009年基本相同,只是出现的顺序和考查的知识点略有不同罢了。两个计算题的命题模式这几年都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第25题,从2007年开始一直在考查带电粒子在分立的电场、磁场中运动,以质谱仪为背景,考查对质谱仪的探究和变式。
  综上所述,今年的物理试卷的命题是很成功的,从内容上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从导向性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确实起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我们相信,这份试题将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些特点和变化趋势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给明年的高考备考指明了方向,为今后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zhuguih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