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观摩课教学的几个误区

阅读:72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25 17:22:03
 
    摘要:观摩课是教师间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之际,尽管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很多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还是有疑问的。因此,同行间的观摩课就成为切磋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少教师在上观摩课时,太注重形式,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在上课时往往生硬地向新课程理念上挂靠,这样反而使课堂更加生硬、死板、效率低下。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观摩课教学问题澄清几个误区。
关键词:观摩课教学;新课程;误区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1】
因此,教育强调要尊重并适应人的天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中心地位,强调通过活动促进青少年经验的积累和生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些理念也越来越被教师所了解,但是很多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时,太注重形式,而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以致在上课时往往生硬地向新课程理念上挂靠,这样反而使课堂更加生硬、死板,效果反而下降了。不少教师竟据此抵制新课程理念,抵制新课程改革,又回到了旧课程、旧的方法上去了。在此,本文就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问题澄清几个误区。
误区一:讲授法被忽视
新课程不排除讲授。很多老师认为,讲授法是传统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既然新课程倡导学生中心、活动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讲授法就应该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应该被抛弃。而实际上,不论是在旧课堂上还是新课堂上,讲授法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讲授就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体作用。特别是一些复杂疑难的问题都不可能完全离开的教师系统、精确、形象的讲授。
误区二:满堂的提问
在过去的课堂上,提问被忽视了,不少教师认为这太浪费时间,而在新课堂上,提问的运用却有矫抂过正的态势。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满堂的发问,也不注意提问的时间、提问的方式,容不得学生有少刻的喘息。
教学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这个对话的核心就是提问。提问的水平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什么时候提问、怎么样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都有很大的学问。根据提问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以下几种,①课前提问。提出概览性问题,让学生在随后的课堂中聚焦于重点、难点。适应于专题教学。例如在讲关于硝酸的计算时,先提问计算的三个理论依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这样在以后此类的计算中,都会围绕这三个问题去思考。②课中提问。具体性问题,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及时巩固、强化。例如在讲完电解质的概念后,给出几种物质,让学生回答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③课后提问。总结性问题,在讲完一节课后对所讲的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总结,这个总结不是教师单独在黑板上列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的,这个引导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问。根据提问对象的多寡,可分为个别提问和群体提问。个别提问,就是对某一个同学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教学效果要好,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并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群体提问:对全班同学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教学效果不好。虽然这样可形成较为热烈的学习氛围,但是学生的真实问题会被这种表象所掩盖。形成“夹生饭”的情况。根据问题的类型,可分为机械提问和意义提问。①机械问题:针对学习内容具体事实而提出的问题,学生记住了教科书中的具体事实,就可正确回答。②意义问题:针对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而提出的问题,学生要在理解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2】机械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迁移,有意义的问题才有利于学生的迁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教师的提问要问在要害处,问在关键处,问在不悱不发处,不该问的坚决不问,可问可不问的都不要再问,我们的提问要讲究科学,实效。满堂问和满堂灌一样要坚决杜绝。
误区三:不恰当的奖惩
新课程倡导要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更反对惩罚学生。现在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做的过头了。没有惩罚(不是体罚)的教育不是完善的教育。无论学生课堂表现如何,都是表扬。学生只要回答了教师的问题,不管对错,就要求学生大声的鼓掌,以示鼓励。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表现,没有给予应有的惩罚。而实际上,这无助学生的学习。据观察,学生受到表扬后,整节课都处于兴奋状态,很难再专注于课堂,而其他学生也是如此,难以静心的思考。其实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的表扬,只要一个微笑的肯定就可以了。对于表现差的学生,要及时的纠正其不当行为,表扬就更值得商榷了,体罚固然不正确,但适当的惩罚却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否则,学生就可能是非不分,误把另类行为当个性,这样是不利于班集体良好学风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误区四:满堂的活动
新课程要求活动中心,通过设计探究活动来进行教学。但是一些教师误把活动当做课堂的全部,甚至把课堂设计成类似于开心辞典的娱乐节目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多组,进行抢答等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表现频繁计分,并频繁的进行物质奖励。频繁的赠送礼物,计分,道具,过于儿童化的鼓励语言,都不真实,不健康,浪费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个性,把本该可以简单分析得出结论的问题复杂化。这样课堂氛围固然热闹,但是效果却不好。在这种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学习是一项理性的活动,理科的学习更是如此,它不像体育运动,场面越热烈,学员就会发挥的越好。上课要讲究经济、效率,节约时间,节约资源,节约精力,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处。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可不做活动的坚决不做活动。
误区五:多媒体占据课堂
现在PPT课件、投影仪等多媒体在中学都很常见了,这些都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已经把要讲的内容搬到PPT或投影仪上,这样做固然便于教师的教学,但是这样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教师要讲的内容都是预选设置好了的,对于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往往难以很好的处置。其次教师在习惯于PPT、投影仪的便捷性后,板书就会越来越弱化,甚至消失。知识内容在PPT或投影仪上的保存时间很短,往往是转瞬即逝的,学生常常是还没有来得及做笔记,就过去了,虽然板书相对而言比较费时,但它却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板书的保存时间很长,对于重难点知识在黑板上可以保存一节课的时间。再次,在有了多媒体后,教师把很多应该做的学生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都用多媒体来代替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实验是学习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也是重要的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对于这些技能,教师的亲身示范和学生的身体力行是必不可少的,是不可代替的。实验可以做的就不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看课本看懂的不做课件。总之,多媒体只是辅助性的,课堂教学还是离不开教师。
参考资料: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 王小明著.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53—165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yuanddi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