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教学切入中古诗文、楹联浅探

阅读:141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6/14 11:14:39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多元性使中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伴随学生阅读视野空前开拓而来的莫过于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而在历史教学中切入古诗文不失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创新之尝试之举,历史教学中切入古诗文、楹联使之成为课文主干知识的延伸、辅助并服务于主干知识,除活跃课堂氛围增添与学生间的亲和力外,对提高学生古诗文、楹联鉴赏能力亦有所帮助的,且不失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   主干知识 个性学习模式 复合学习模式 有效课堂构建
理性    新课改   三维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多元性使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伴随学生阅读视野空前开拓而来的莫过于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一教学重任自然落到文科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的肩上。引导他们去学会怎样取舍、汲取有效的且有助于中学生平衡发展、平稳过渡的核心性知识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炫幻之中,力忌陷于“困后学而隳良材”之传统窠臼,故在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中,有意识地把古诗文、楹联切入历史教学完全是必要的,且也是可行的。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切入古诗文、楹联,谈一谈近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与启示。本文不成熟之处尚待同志者完善与指正。
一、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并作为课文主干知识的延伸、辅助,服务于主干知识。诗言志、文载道,在讲述主干知识时,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适当引入一些与主干知识有关联的古诗文、楹联,此举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主干知识的重视,且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及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艺术性,把新课改的全新教育理念巧妙地融入平淡的教学环节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轻松而活跃,无形中营造一种个性学习模式和复合学习模式。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时,我预先给学生准备了一幅《昭君出塞》图及几首昭君出塞题诗,如吴师道《昭君出塞图》诗“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诗“塞上香风暗度村,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亲是当时统治者双方共同的决策,学习时切忌对此评价持偏激之论或局限性。尔后与学生围绕课文中的主干知识共同商定如下的思考,①从这两首评价王昭君的诗中可以看出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②这一政策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象的原因各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③简要评述诗中的观点。(两首诗都颂扬了王昭君在加强汉言辞和匈奴的友谊团结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把汉族与匈奴关系的决定因素看成是“昭君出塞”一事所促成是错误的,是一种英雄史观。汉匈两族由战争转为友好相处的根本原因是两族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和平、和睦相处符合两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另和亲是汉匈两国统治者共同的决策等)。另外,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得联系今天的民族关系,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譬言昭君出塞对我们今天在民族关系(如新疆、西藏等)上有何现实意义等等。历史学习如果不与现实相结合或不为现实服务,那么那样的研究与考证是没有意义的。
二、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与课文主干知识的关系应当灵活机动
教材主干知识是“体”, 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只能是“用”,是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变通、诠释,服务于主干知识,因此,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切忌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明确主干知识教学的三维目标,然后适当引入为之服务的古诗文、楹联,以辅助、解难、旁析等多角度去联系与引导学生攻克主干知识认识的误区与死角,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温故旧知识,推陈出新,深入浅出。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中不宜过多,一个时代总留一首或几首影响至深的著名诗作,拾零一、二首给学生,并联系主干知识浅析,除有助于我们主干知识传输、学习、解惑之外,一定程度上亦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课余学习的导向。例如,秦朝短暂而亡,凭吊秦朝遗迹,其短暂而亡的原因、教训及对今天的现实意义非但是中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且对今天我们治国何尝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本章节时,我们通常会引入晚唐诗人章碣的《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墟,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原来刘项不读书。)、元代萧立之《咏秦》(燔经初意欲民愚,民果俱愚国未墟。无奈有人愚不得,夜思黄石读兵书。)等,此类诗作是专就焚书一事而写的,它等告诫人们:愚民政策是行不通的,因为总有人不受愚弄,你怕人家读书,其实人家却正读着教人行军打仗的兵书呢!或谆谆告诫统治者应接受历史教训,不要再干类似秦始皇那样的愚蠢的勾当。其次,有些简洁的文切入历史教学环节与诗与楹异曲同工,如司马迁评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地位,“迁远而阔于事情”,廖廖数言即道出儒家学说在战国时期遭遇冷落的地位。又如毛泽东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之时引的三句古人之言,“不为天下先(意即不主动打内战)、退避三舍(为大局为重,忍让争取和平民主,也有诱敌深入之意)、来而不往非礼也(意即站在自卫的立场上予来犯之敌痛击)”,引导学生置身内战前夜而沉思,在学与思中产生共鸣的效果。
三、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切忌步入误区
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切不可机械地胡乱引用,更切忌信口开河的点评,以类“风马牛不相及”之举臆断嫁接古诗文、楹联于历史教学中。这样非会偏离教学主题,且尤碍于有效课堂的构建,为避其蔽害,教师当本作“好问则裕”的真诚觉悟严谨治学,处理好历史学科与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切忌越俎代庖,由于各学科各具特色,故而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时历史教师尤当扬长避短,且应当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应当指导、引领学生去学习、赏折一些有特色的历史小品文、古诗词、楹联,甚至历史教师还应当与学生一道融洽相处,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增添亲和力(历史教师应鼓励或引导学生写些咏史诗等),养成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给他们更多的思索空间。“事定犹须待阖棺”,教师切忌“以一己之蔽而掩众生之长”。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切忌冲淡主干知识,应该明白它只能作为一种调节课堂氛围滋润济,作为激励学生学习主干知识的滋润济。诗歌性历史是诗歌而不是历史,但我们可以从那类似浪漫的文字间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总之,古诗文、楹联切入教学环节且服务于课文主干知识应当灵活、机动,且当明确其扮演的角色,更应该围绕新课程改革下有效课堂构建及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总体主题模式展开,它只不过是顺应当代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大潮下一种教学理念与自主探究模式的浅探而已。我们不能因涉及古诗文、楹联的领域,而将历史教学、历史问题抛在彼岸,历史问题最终还得我们用理性的阳光去驱逐人类文明进程每前进一步困惑与破解它留给人类的厚重沉思。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