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流动人口异地高考需先破招生公平瓶颈

阅读:34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5/19 8:03:30
依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升学考试、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纳入教改“先行先试”范畴。昨天,教育部下发通知,希望各地申报改革试点,并提出方案。(《新京报》5月17日)
几年的民生实践,使得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学上”不再困难。然而,因为学籍在流出地,所以孩子们中考、高考必须回老家。学和考的分离,意味着他们仍然是城市的客人,无法享受和当地人同等的教育福利。户籍待遇的不公,让这些学子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不管学得多好,终归是不属于城市的。这对于青春稚嫩的心灵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伤害。
此外,在课改背景下,各地的教材版本不一样,自行命题的试卷风格和难度也不一。针对某个省的考试风格所进行的教学,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省。这对于需要回户籍地考试的学生来说,定然会有些适应上的困难。
异地高考是异地考试试点的瓶颈,而招生公平则是异地高考的瓶颈。同样一所学校,不同地域的要求程度完全不一样;同样是重点大学,有的省份指标名额多,有的地方则少得很。这些问题,使得大家不是在同一个程度上竞争,考上怎样的大学,不仅和自己的努力程度、素质高低有关,也跟你所在的户籍地有关。
这里所说的招生公平,未必是要每个省分数线一样,那种绝对分数的裁决并不是真正的公平。因为绝对数的比较是没意义的,要比就应比较相对数,比如重点高校的名额所在学生总数的比例,各省类似档次考生被同一档次大学录取的难度高低等。
之所以会产生招生不公平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各省基础教育质量不均,因为这种不均是必然会存在的,关键是在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为什么有的城市考重点大学很容易,特别是一些发达城市,原因就在于那里是高校资源集中地,有很多全国性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是个问题,而资源的分配同样存在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大学依赖本省资金支持,所以把过多的招生名额投给了本省,给外地考生留得非常少;有些全国性大学,也因为和地方共建,用了所在城市投的钱,于是只能在招生指标上照顾照顾,给所在城市的指标多,而给外地考生的指标少。这样的分配,就导致了双重挤压,招生公平问题也因此而愈发突出。
可见,要解决流动人口异地高考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突破招生公平这个瓶颈。要做到这点,既要合理平均地布局安排各地高等教育资源,减小资源分布的差距,也要公平分配高校招生指标。只有当不同省份间的招生差距逐步缩小,招生公平逐步得到保障时,异地高考才不会那么容易给“教育投机”留下空子,中国教育才出现更好的改革发展环境。
 
     来源:人民网  编辑:yanzi12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