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高考前一个月,家长千万不能做的九件傻事

阅读:37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9/5/23 9:43:56

人们常用“家有考生”这四个字来形容高考的紧迫感、残酷性以及其家庭的团队作战精神。

  作为家长,可能更多地忘了自己当年高考时父母是如何陪伴自己的。可是,作为家有考生的家长,在现实的教育和社会背景之下,却一再地感叹于陪考的艰辛和困惑于陪考的焦虑之中。越是临近高考,家长往往表现得比孩子还紧张和焦虑。

  为此,本人通过曾作为家有考生的家长身份,再结合自己的一些高三教学和心理备考经验,给现家有考生的家长提如下建议。为了能让您将其牢记并运用到实践中,特称其为“傻事”。

  一、不要把焦虑写在脸上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经过了高三将近一年的陪伴,应该学会了“少唠叨”“找契机”“多鼓励”等陪伴的良策。但是,进入五月份,心理肯定发生变化了。或许你能继续秉持良策,但不一定把焦虑写不到脸上。

  最近有些孩子说,父母虽然看似表现得很淡定,但脸上时时刻刻挂满了焦虑。说话的语速加快了,笑容里塞满了无奈,行动中夹杂着紧迫。这一切有时比唠叨更压抑、更可怕。

  因此,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走火入魔,心里只装着孩子的高考。比如,阅读书籍,听听评书,打打毛衣,甚至干一些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有意义的事情。

  二、不要有意识地改变饮食习惯

  让孩子在冲刺阶段吃好,应该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随着高考的临近,有意识地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不一定是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不仅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把压力融入了饮食之中,更为重要的是短时间内改变饮食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理状况。

  对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越是压力大,食欲越是下降。在此状况之下,建议家长听从孩子的想法,尽量做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饭菜,哪怕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能量摄入极少也未尝不可。

  三、不要及早地与孩子交流填报志愿的事

  按理说,填报志愿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可是有些家长因为过于着急,要么一厢情愿地想通过志愿来激励孩子更加用功地学习,要么以填报志愿提早让自己的陪伴如愿以偿。

  家长若真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避免与孩子当面进行交流,可自己通过网络或请教别人来了解此事。高考没有结束,一切皆有可能。谁能保证自己的高考顺风顺水?不要过多地去想结果,高考前一个月,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此,提醒家长,填报志愿时可购买完整版的高考填报志愿一卡通,它能更好地帮助你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并科学而理性地帮你完成志愿填报工作。

  四、不可插手孩子正常的备考计划和策略

  常有家长对我说,孩子根本不做他们买来的复习资料。

  常有学生对我说,父母备考方式严重干扰了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说,学校有学校的备考策略,老师有老师的备考计划。学生应该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备考计划与策略的引导下有效地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等都是讲究科学性的。根本不是家长所想象的毫无章法、边走边看的复习方式。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盲目地相信网上的资料或某一位江湖上的专家所推荐的复习资料,更不要急于将其购买并强制性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加练和强化。若是如此,只能搅乱计划,无事生非。

  五、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贬低和谩骂老师

  几乎每届学生中都有这样一些家长,随着孩子一次次月考成绩的不稳定甚至下滑,将原因归咎于老师。归咎也罢,关键是当着孩子的面贬低老师,或者随同孩子一起谩骂老师。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个孩子成绩的提升和下滑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果仅仅将其归结于老师,未免有失偏颇。一所学校,高三的升学率基本上是其生命线,它不会把不求上进教学有问题的教师安排在高三。所以,应该多从孩子自身的角度找问题。

  再说,情绪是会积聚而膨胀甚至漫延的,尤其是怨愤的情绪,其膨胀得更为迅速——它绝对不会因为发泄而消失了。

  六、不要把期望完全寄托于校外辅导老师

  眼看着孩子的成绩没有一点点进步,着急的家长像热锅上的蚂蚁。病急乱投医。可高三的备考不一样,它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一类家长,考前的这一个月,盲目地相信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专家(其实有些是“砖家”),把孩子这一个月的备考完全交付于他们,任凭他们去摆布和“雕琢”,就是不相信陪伴孩子三年的老师们。这是多么愚蠢的一种做法。

  我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几乎都能遇到进入五月申请离校去找“砖家”的学生。可是最后的高考结果呢?不用猜,败得一塌糊涂!

  当然,适当地找一些学科特长的老师进行点拨的方式还是可取的。

  七、不要任凭孩子把放纵当作放松

  一进入五月,辛苦了好长时间的有些孩子挺不住了。于是,他们就开始找借口来让自己轻松一下。这一点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其实,本质上来讲是不可取的。

  在此过程中,最担心的是我们有些家长依随孩子所谓的“调整状态”“科学备考”的理由,竟然任凭孩子尽情地去放松。殊不知,这绝不是科学的放松和调整,而是人为的放纵。

  在高三的备考中,一环扣一环,越是临近高考越应该有一种紧迫感。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在关键的时间点上,突然让本来绷紧的那根弦松弛下来,不仅会影响备考中的注意力,更为可怕的是有可能使备考的精神垮塌。

  所以,考前一个月,家长不要相信什么乱七八糟的调整攻略,更不能让孩子肆意地去放纵自己。作为家长,一些原则性上的要求千万不能让孩子任意破坏甚至践踏。

  八、不可随意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

  临近高考,越是正常的生活习惯,越能营造正常而温馨和谐的备考家庭氛围。

  原来家庭中有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因为临近高考而杜绝和取消。比如,收看“新闻联播”,晚饭后散步等等。努力让孩子觉得在家里复习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临近高考,不要轻易地改变生活的环境。有些家长想,为了节省时间,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你可能没有想到,等孩子完全适应了新的居住环境,高考早就已经结束了。

  高考前的这一个月,家庭的氛围很重要,要改变某一方面,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鲁莽行事。

  九、夫妻之间不可你争我吵

  孩子高考是每一个家庭中的一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大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件事直接或间接地决定着家庭的走向和发展。

  据高考研究专家调查,绝大多数积极向上成绩优异孩子的家庭都是温馨和谐而幸福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应当把家庭教育的意义放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上。此言不无道理。做一个简单的设想,当一个孩子身处你争我吵、乌烟瘴气的家庭氛围之中时,哪有心情去学习?哪有心情去培养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个孩子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相敬如宾、和睦相处的夫妻关系不仅在孩子高考前非常重要,而且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网络  编辑:majiaw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