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高三历史第三轮复习策略和建议

阅读:172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5/11 11:34:48

进入第三轮复习后,许多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普遍增加了焦虑感,感觉以往比较清晰的知识点变得模糊不清,对每个星期的综合测试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对待,不少学生因此自信心有所削弱,对自己以往的复习方法和计划甚至有所怀疑,在学法和心理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动摇和思想混乱。认真而慎重地对待学生中的各种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并及时地引导,有助于在最后阶段稳定学生心态和巩固学习成果。具体而言在第三轮复习时,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一、在常规教学上坚持两个回归,即回归教材和回归本质。

1)回归教材由目前的考情决定,也和学情相一致。高考命题的走势主要表现为强调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即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经济能力的测量,“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考查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基础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学科内容”。高考命题的依托是大纲所列举的考试范围之内的课本知识点,并又对知识作一定的再生、延伸和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强调和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要点来思考和回答问题,高度重视并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结构、结论、史实甚至表述方式,澄清以往感觉模糊的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应试得分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和失分。

从几次重大的联考调考质量分析中可以发现,几乎每次考试中基础知识都成为失分的重灾区。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致使答题时无话可说或有话空说(不切实际,回答空洞);其次是对知识的迁移、转换、综合与运用能力不足,这也往往和知识储备不足有关。因此,第三轮复习中,依然要把教材基本知识点落实到位,并不断拓宽和深化认知,巩固记忆成果,才能在应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2)回归本质由目前的学情决定,也符合高考命题要求。本质是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属性。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认识既是高考命题侧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薄弱环节。社会现象的形成过程比较纷繁复杂而具体,把握其演变线索、趋势和规律的关键是从本质特征出发。历史现象的本质(隐性知识)和显著特征(显性知识)往往通过人与人的政治关系或人和自然的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历史现象的主要本质特征(理解层面)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记忆层面)现象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提高效率的基本方法。

目前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普遍暴露出学习效率低、应试技巧差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由认知方法不合理所带来的。面对庞杂的历史现象,学生应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来综合对待,在认识历史事物时挖掘其本质规律,借助本质规律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同类整合、归纳和比较,对文综试题进行具体分析、判断和推理,做到记忆知识点全面,理解知识点准确,运用知识点有效。

二、在巩固环节上坚持三个结合,即能力提升和基础巩固相结合;集体学法指导和具体培优补差相结合;考题创设和考情实际相结合。

1)能力提升是第三轮复习中必要的教学任务,但最后收官阶段不宜盲目和片面追求能力,必须和基础知识的巩固紧密结合在一起。新课标和新大纲为我们在学科能力培养方向上提供了基本依据,应该领会其精神,把握教学的具体深度和层次;知识巩固则是能力提升的基本依托和生发点,在知识横向延展和纵深分析中要注意符合新课标和新大纲的原则。

2)继续加强集体学法指导在第三轮复习中也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体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冲刺阶段的成绩提升,也影响着学科符合率。不同的个体又存在不同的不足和漏洞,因此既要注重整体学法指导,也有必要对个体区别对待,加强具体的培优补差工作,对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推、促、提的努力。学法指导侧重于三个方面,即知识规律、学习规律和应用规律的掌握。

3)考题创设与训练是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和检验学法的必要手段。在第三轮的考题创设与训练程序上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是保质,选题组题命题时要体现创新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试题风格、思路和内容结合高考信息,贴近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特点。第二是定量,在复习跨度大、基础知识密集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只能安排恰当的训练量,对不同难度区间的高中低档考题则要分配合理,以235为佳,同时注意考查课本的细小环节和角落,以覆盖知识梳理中所未强调的部分。第三是精评。第二轮复习中要注重通过考题评讲,揭示考题特点、命题意图、考查方向等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审题能力,增强应试的有效性。要剔除二类考题:即“走火入魔题”(易混淆思维)和“误入歧途题”(易是非不清);精评二类考题,即“痛改前非题”(分析错因,澄清认识)和“信息交流题”(捕捉讯息,解读高考)。

4)集中时间把9月至044月每次联考和调考试题进行一次盘存,列出所有失误和失分知识点,花13次复习时间全面扫描和覆盖,不留下知识死角。

三、高度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时刻给予心理上的帮助,使其建立起健康、稳定的心态,这在第三轮复习中重要性不亚于知识巩固的一个环节。

重点工作内容应该包括:教师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注意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下的思想变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理顺思维,明确努力方向,简明扼要地指出最后冲刺阶段的方法;对怀疑感增强的学生,则要消除疑惑,澄清其头脑中的问题,使其回到正确道路上,总之通过不断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予以调节,保证在心理上能有充分的准备,提升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应付即将到来的高考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紧跟老师的节拍。只有跟着老师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总复习阶段,老师将知识化整为零,复习一个阶段考核一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对成绩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群体中的位置。

第二,预习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每天上课之前都要对老师即将讲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提前预老师上课要讲的专题,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难点和重点,上课时有张有弛地配合老师的节奏。如果讲卷子,也一定要做过,这样对自己不会的题目印象才深刻,课上抄老师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第三,归纳是飞跃的基础。要想收获自己的成果,就一定要善于归纳,如果仅做题是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的。在做题的过程中归纳题的不同类别,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善于归纳和总结,每段知识一共有多少个题型,各个题型以怎样的方式设问,如果你归纳出来了,在考试中就没有了畏惧感。

有学习漏洞容易使同学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种焦虑不但不会使自己尽快缩短与同学的差距,还有可能因为情绪干扰而影响复习的效果。

第一,不要与任何人比较,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得到进步。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郁闷、烦躁。这种状态至少损失一周的安静复习时间,对复习讲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提高成绩才是根本。

第二,理智地面对自己的实际水平,订立科学的阶段目标。有学生说,她经常估算现在是年级第多少名,如果每次月考前进多少名的话,高考就可以进入什么什么学校了。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已经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了,但名次的进步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你努力别人也一直在努力,所以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不但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样的同学几经“冲锋”无效非常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目标的订立不仅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更要起到帮助我们坚强信心的作用。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wangpe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