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

阅读:4409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2/10 12:39:38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比较先进的中原地区自称华夏,和他们相邻的一些少数民族根据他们的分布被称为西戎、南蛮、北狄、东夷。频繁的战争,导致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各族间的广泛交流,戎、蛮、狄、夷的大部分加入中原逐鹿,少数民族和华夏族,开始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之间的隔阂局面,渐渐接受了比较先进的华夏文化,成为华夏的的一份子,华夷之别也慢慢消失,实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疆域迅速扩大,中原的先进文化也向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扩展。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各国争相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使用并得到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城市开始繁荣起来。民族融合的加强,也使中原的先进生产力向少数民族地区迅速扩展,有力的促进了边疆的开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走向统一和社会制度变革的最根本动力。 

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在春秋战国改革的推动下,各国的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市场-,而割据混战的现实则阻碍了其发展,实现统一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连年战争,使各国都很困乏,特别是小国普遍厌战,广大人民更是渴望统一,结束战争,实现统一已是民心所向;在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国家数量越来越少,国家实力越来越强,最后形成几个大国的争霸的局面,在这场兼并战争过程本身就已经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最后由经过商鞅变法而强大起来的秦国在赢政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社会制度实现更替:分封制的崩溃,井田制的瓦解,说明旧的生产关系已经过时,新的阶级力量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和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变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样,各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运动: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等等。变法运动先后进行了一百多年,新的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制度更替,社会矛盾复杂,阶级不断分化,而诸侯割据造成的政治不统一,更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激烈动荡。各阶级都需要自己的思想家和代言人,来表达本阶级本阶层的政治主张和愿望。大批知识分子站在不同阶级阶层的立场上聚众讲学,著书立说,自由辩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来源:整理  编辑:qfsd274400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