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关于物理讲评课的一点思考

阅读:70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15 11:30:13

                                                             李龙 

讲评课是其它课型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能起到其它课型不能取代的特殊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物理讲评课,可以扬长避短、查缺补漏;可以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里的讲评,主要针对在重要关口使用的具有检测性质的讲评,如学年统测、期末统考、其中小考、单元测验等。这些讲评都带有特定的任务和目的,必须抓好抓实,方可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在物理讲评课的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过课   把题目快速过一遍,讲评过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2.混课   发下试卷不讲题,只交待学生自己看、自己改,待到不得不讲题时才勉强讲题,把讲评课变成了混课。

3.骂课   一进教室便骂、大光其火、大骂特骂,讲评课变成骂课。

4.灌课   一来便讲,事无巨细、一讲到底,讲评课弄成了灌课。

以上是物理讲评课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极端处理方式,这些处理方式会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和干扰,人为地给自己的工作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这些情形在教学工作中并不鲜见,值得大家警觉和反省。出现以上情形的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种情形是教师对讲评课不够重视,甚至不当回事

为讲而讲,为评而评,把讲评当成一种形式、一种任务,走过场了事,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而是从自身能力出发,想当然在认为考题太简单太容易,无需讲得太多,给个答案就行了,反正学生有能力解决。或根本无从教经验,只有这么一点。

第二种情形教师根本没把讲评当回事

把讲评当成负担和累赘,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态度。

第三种情形是教师心态不够正常

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事事高标准、严要求,用自己的眼光与准则要求学生、规范学生,不允许学生出错和失败,把自己的能力与学生能力混为一谈,认为自己能做的学生也能做,也必须得做,否则便是不争气、不长进,便是给自己丢了脸面。对学生毫无尊重和宽容,更谈不上交流与沟通,给本已不太好的师生关系更加对立抵触,人为地在师生间筑起难以逾越的心理代沟,不但威信扫地,还使自己陷入非常无奈的境地,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害的处理方式。

第四种情形精神可嘉,但方法欠妥

付出较多,但收效甚微,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笨办法,打的是时间加汗水的疲劳战、题海战。这种情形,师生均长期处于相对疲劳的状态,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都无法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无休止的题海中走出来,都成了繁忙的事务主义者、成了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既谈不上开拓与创新,也谈不上自主发展与持续发展,更无所谓素质教育的落实与深入。

以上处理都不大可取,都具有较大的弊端和局限性,都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切实改变教法、改变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主动创新,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点上、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抓好物理讲评课的教学,提高讲评的质量,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探讨,需要大家互通有无、大胆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挖掘、努力:

一、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物理讲评课,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教育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它的容量虽然不大,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多的直接的文化知识,但它却能从学生个体、从学生内心深处激活学生、调动学生,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甩掉包袱、战胜自我;走出困境、走出泥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参与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活动中来,主观能动地实现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这是一种智力因素的调动,它把个人的意志、理想、信念、情感、需要等调到积极有利的一面,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不可低估的作用,挖掘更大的潜力。

二、  摸清底子、精心备课

在讲评课进行之前,教师应对讲评的对象作一番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如试卷的难易程度、出题的意图、考查目的、学生现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易错的原因、考查的范围、各大题得失分情况等等。力求摸清底子、弄清现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对该讲必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为确定“讲什么”和“怎么讲”打好基础、作好准备。然后根据掌握和了解的情况精心备课、作好统计。备课就是确定“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即哪些该讲、哪些可不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讲到什么程度等,这就需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哪些已掌握、哪些还欠缺、还该补哪些知识点、预计花多少时间等,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精讲精练、言简意赅。

三、精心组织、精讲精练

    在作好充分的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统计结果,讲评一开始就应把检测的情况向学生通报:测评的结果和特点、表现好有创意的学生、存在问题和不足、易错题简析、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等。本次测评的特点是指学生总体表现出来的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表现好是比以前都好,有较大进步,但不一定是前几名;有创意是在本次测评中思路清晰而敏锐,有好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能跳出常规解题,简洁直观有新意;存在问题既可以是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如基础不好、不扎实,未能真正领会和把握相关知识点,此时应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地进行补救(特别是易错题)。

通报完基本情况后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并纠错,当他们思维受阻无法前进时,教师应适时地给予指导和点拨,对信心不足的要加油鼓劲,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艰辛、愉悦,留下充足时间的理由在于:测评过程中,有些题目学生虽然做错了,但走出考场便已发现或解决了,有些甚至是因粗心大意等造成的失误,此时再讲已失去了意义。再者,学生的基础、掌握知识的程度千差万别,不宜作统一的一刀切的讲解,宜多作个别辅导。可在发下卷子后留一段时间给学生自检自查、改错纠错,同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对于多数学生都易错的题目,教师可把它们集中起来,作适度的统一讲解,若个别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答案,希望进一步探讨,可视情况选择时机与他们作较深入的讨论。此外,有些题目学生虽然已经得了分,但不一定真懂,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乱碰和猜测的成份。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除了纠错改错外,还要注意已得分的题目,并回顾在求解这些题目时的情景,把解题的思维过程重新过一遍,弄清每一个考题的解题思路、求解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熟练解题。

在物理测评中,学生最头疼的当数计算题,在若干个题中,有些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解题技巧和能力,对这样的考题,教师不宜直接呈现答案(这对学生无多大益处),多数学生对这类题目都有一定的思维障碍,需要教师适时地巧妙地点拨和指导,现成的思路只是教师的思路,还不是学生自己的思路,对他们而言可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好是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寻找解题思路一般可用逆向推理、综合分析、发散思维等,在物理计算题的思路寻找中,用逆向思维多半有效而且实用(有时需要辅之于综合分析),即从问题入手、从已知入手,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这些物理量间是何关系、有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有时需要作适当的公式变形),在这些量中还差什么、需要什么,如何去求那些差缺的物理量等,进一步把问题转化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求什么,这种从问题入手、顺藤摸瓜,从未知到已知、然后再从已知到未知的解题方式,思路清晰、目的性强,学生容易掌握和接受,值得推荐。剩下的问题可由学生自行完成,对于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可少花时间或暂时不花时间,待他们有了相应的基础和能力后再点拨。

四、情感激励、启发诱导

情感激励应从欣赏性和鼓励性两方面进行。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赞赏学生,讲评课上应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加以鼓励,希望他们败不馁、胜不骄,用正确而平常的心态对待分数、对待成绩,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检测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分数只是作为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培养状况等的一种依据,只是为教师查缺补漏、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改进教法提供参考,而不是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准则。这便于教师教学起来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鼓励性是讲评的重点,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对表现不够好学习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指责挖苦、揭短讽刺,更不能大光其火,以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而应心平气和地真诚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的地方,帮助他们分析并找出错的原因,教给纠错的方法,培养解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性,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一种自我肯定与认可,对其错误解法要指出其合理的成份,并和他们一起研究怎样做就可以修正为正确答案,并以此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增添其成功咸。一句话,讲评课应以肯定和赞扬为主基调。

在讲评课的分析与点拨中,应遵循启发诱导的原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出题中隐含的重要条件,探寻题中已知和末知间的内在联系,再现题中的物理情景,切忌满堂灌式的面面俱到和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典型错误等,进行精心设计、耐心点拨,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其悟深悟透。

总之,讲评课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抓好物理讲评课,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zhuguih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