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关于《史记》选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阅读:196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13 9:49:18

和顺县职业中学校    韩海军

今年是山西省高中试用选修教材的第一年,这也是新教材使用,新理念实施的关键一年。广大教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同时探索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还有等商榷。但是只要把握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并能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并认真探索的教学规律,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正是这一位在教学前线的探索者,下面谈谈我在教读《史记》时的几点做法:大致分为方法指导、文言知识块,文学鉴赏块,写作指导块四个方面。

一、 《史记》选读的学习要得法。

选修教材和课改以前的教材相比,广大师生的共同感觉就是内容太多,容量太大,学生学不过来,教师教不过来,结果学得无味,教得疲惫,效果也不好。所以做为课堂的两个重要角色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以往那样对于一篇文言文,教师一句句教读,学生一句句翻译。以往这种学习的方法在过去那种教材中似乎还能够实行,但是现在这种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如果只是翻译,一句句直译,仅《高祖本纪》,用两个星期也上不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个学期上学习两本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在教学中我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去读译课文,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去复述课文,要求尽量做到和课文一致。而不再在课堂上一句句翻译。当然对于重点字词还是要强调检查掌握。只是在译文上不能再象以往那样满堂灌,出力效果不好。课堂上在注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我注重重点点内容的讲解和落实。这大大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二、《史记》选读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式的历史巨著,是“文”与“言”结合最完美的高中古文阅读典范之作,无论怎么授课,都不能脱离这两者,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再从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来看,《史记》的文与言都倍受青睐,比如《滑稽列传》、《管仲列传》、《李将军列传》等都被选用过,这说明《史记》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财富,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能基本上借助工具书来进行译文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语言点的归纳、提炼和积累,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干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利用好练习册,过好文言文的基本关。

学生手头有的同步练习册得确是一本很好的辅导教材。每课不仅给提供了学法教法,还有大量的基本知识的训练。内容包括,生字词注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各种不同的句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本练习册,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方式借助工具书解决基本知识这一大块内容。并做好课堂检查。

2.课课练,堂堂清。

除了练习册外,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由语文教研组长牵头,每位语文教学共同负责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辅导学习小册子。

要求立足文本,精要简化,题小面大,把每一位老师每一课教学中遇到的典型而又普遍的语言知识点集中起来,落实到位,练到位,掌握到位。目前,各位老师都已完成练习的制作,并形成教学案一体化,这既有利于学生,又方便了老师。

3.开展语文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文言文拉近同学们的生活。我们在学生中征求活动点子。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经学生们的要求,我们每两周组织一次《史记》课外活动。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这一常期我们要组织《史记》成语知多少,我说《史记》成语典故,句子翻译比赛,《史记》人物辨论会,表演课本剧等等活动,学生的参与者热情很高,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每个学生都开展了几次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以往一讲文言文,就学生就呼呼大睡的状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堂上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二、《史记》选读与文学鉴赏的结合

《史记》用传神的笔墨写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比如刘邦、项羽、李广、荆轲、蔺相如等,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为此,我们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电影《西楚霸王》、《荆轲刺秦王》等历史片,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然后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围绕“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学生反响很大,这些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史记》选读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形象感知的同时,我们组织了专题讲座,应该如何鉴赏《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并结合课文,精讲部分精典篇目,教给学生欣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如正面与侧面相结全的方法,对比烘托的方法,细节刻画等方法。学生通过精典篇目的赏析,避免了满面开花的学习的繁琐任务,有了侧重点,有方法,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