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课堂讨论的功效

阅读:413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4/6 10:21:17

 

新的政治课课程改革要求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是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形式。课堂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解决问题的特点和优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获取知识方面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自己主动去“吃”。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 “主人”、“主演”,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激发了出来,而不是被动地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是主动去“吃”,而不是被动“喂”,由于是主动“吃”,一次“吃”多少能消化吸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确定,不至于被“喂”得逞坏了“胃”导致消化不良、以至于“吃不了兜着走”,这样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
课堂讨论突出了学生动脑去“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点拨”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亲自经历了像伟人马克思那样思索问题的过程,更重要是体验了思索问题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自己辛苦“悟”得的结论有一种特殊的成功体验,这种体验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愉快,这种愉快使学生进行探索的激励因素,一个人的成就就是在这样的渴望体验成功愉快的需要下取得的。反之,教师将自己的思路强加于学生,灌输使学生品尝不到独立自主成功而获得的愉快,将失去学习兴趣。
其次,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体性的体现。
课堂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自“吃”自“悟”获取知识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方面。讨论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到社会上和学校阅览室调查了解近期不同商品的价格和价格的升降状况及原因,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必须独立的对自己调查到的商品价格状况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才能得出结论,这就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论得出后,学生要发表意见,甚至要与他人展开争论,用有理有据的语言加以表达,也就自然而然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发现与其他同学的观点有矛盾但又都有道理时,在产生困惑中具有了辩证思维能力。
再次, 课堂讨论不仅能外在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其过程中反过来又能内在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就会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保护、完善和提高。”⑤在其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在实践基础上、教师帮助下和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中主要靠自己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形成“不唯师”的品格,这种品格不仅对学生学习方面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他们的人生也有长远的意义。
组织好课堂讨论是一门艺术,尽管课堂讨论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仍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所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所设问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益。所设问题应既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又是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基础问题,做到基础性和高难度有机结合,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应统筹考虑。若问题过易,将失去讨论价值,讨论将流于形式;若难度过大,学生将无从讨论起,讨论将会“哑场”。
学生探讨问题的矛盾逐步集中化、明朗化但未得到最后答案时,教师抓住时机进一步设问引导,便能起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作用。教师在这一环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时机及时归结集中性的矛盾,将集中起来的矛盾激化,形成波澜;二是所设问题是对开始所设问题的具体化,不要离上一环节问题太远和太深设问。
课堂讨论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再次抓住时机点拨,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否则会功亏一篑。可从四个方面搭桥:一是指给学生思维方法;二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主要是利用好教材这个工具;四是讲授有关学生欠缺的知识。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始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发言,不要离题万里;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普遍发言,不要做作壁上观的“观棋不语”者;最后教师还要做出总结,对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讨论中的优缺点。
总之,课堂讨论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来源:教学资源网|www.jb1000.com  编辑:wangl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