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语文文学杂谈:“黄花”趣谈

阅读:14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5/31 8:42:05
作者:言丽花
  李清照的《醉花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词,历来为人所赞颂。其中,尤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佳,千古传诵。这三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中:在重阳佳节里,有位佳人正在瑟瑟西风里愁对黄花,暗自垂泪。
  此处的“黄花”,意指“菊花”。古代菊花的品种有些单一,多为黄色,所以菊花也被称为黄花。李清照另一首词作《声声慢》中,就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陆游也有“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枝”的诗句,用来表现菊花盛放时的美姿。其实,远在李清照之前,就早有将黄花替代菊花之事。“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唐代王绩见到菊花斗艳,才明白重阳已近;“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杜甫从新开的菊花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直到近现代,“黄花”一词,依旧活跃于诗歌中,如毛泽东就有“一年一度秋风劲,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句子。他一扫前人所造凄凉之意,赋予黄花勃勃的生机,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眼前。
  “黄花”,也可指黄花菜,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金针菜、忘忧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苏轼对黄花菜的赞誉。在苏轼眼里,黄花菜可是农民难得的宝玉。《诗经·卫风·伯兮》中有言:“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里的谖草就是萱草,也就是忘忧草、黄花菜。《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以后,母亲居住的屋子也称萱堂,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它也成了中国的母亲花。孟郊在《游子诗》中这样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用“萱草”来歌颂母爱的伟大:儿子远行在外,母亲倚在堂前,苦苦等待他的回归。
  “黄花”,还可指未婚少女,即“黄花闺女”是也。古代未婚女子喜欢“贴黄花”,用黄色在额上、脸上画花纹,或者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从元代开始,“黄花女”开始频繁出现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如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刺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了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这里用未嫁的“黄花女儿”,突出窦娥的刚烈性格。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